
腸道被稱為「第二大腦」,除消化、免疫外還會生成近90%的血清素來調節情緒,健康腸道能穩定情緒和增強免疫力;不健康則可能免疫力下降和情緒波動。因此,照顧腸道對整體健康非常重要。

消化不良、腹脹、便秘、腹瀉、胃食道逆流。
自體免疫疾病、焦慮、憂鬱、自律神經失調及腸漏症等,甚至誘發帕金森氏症、失智症等。

生活在腸道內的多種微生物,包括有益菌、有害菌和中性菌。
這些菌群共同影響消化、免疫、代謝及情緒調節,維持菌群平衡可保持腸道健康,促進有益菌生長、抑制有害菌增殖,避免引發相關健康問題。

研究顯示,腸道中某種蛋白質可能會在腸道聚集,後傳遞到大腦,損害神經細胞導致死亡,最終引發帕金森氏症。

腸道裡除了獨立神經系統外,也受自律神經影響,就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經。
交感神經活躍:抑制腸道蠕動,導致便秘。
副交感活躍:促進腸道活動,引發腹瀉。
長期的壓力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,進而影響腸道功能及損害腸道黏膜屏障引起腸漏症,使未消化的物質進入血液導致身體發炎,再次傳送到腦部。